欢迎进入深圳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追寻英雄足迹,坚定理想信念,体验红色文化,共筑中国梦想
乡村振兴

乡村振兴

贵州雷山:探索创办“合约食堂” 推动搬迁社区治理有效

图片关键词
图片关键词

近年来,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严格按照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逐步能致富”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要求,依托国有企业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县供应链公司),结合搬迁安置点企业及群众生产、生活需求,通过建、养、管、用等举措,创新推出社区合约食堂,积极构建“国有企业+搬迁群众+积分管理”的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机制,有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,逐步实现致富。


一、建好食堂,提升企业入驻吸引力


本着“服务就业,带动产业,微利经营”的宗旨,结合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帮扶车间员工就餐需求实际,依托县供应链公司国企平台优势,开办“合约食堂”,推出6元、8元、10元职工经济套餐和0元、2元、4元儿童营养套餐,为企业员工和搬迁群众提供就餐服务,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“上班”“上学”与“吃饭”冲突问题,而且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同时,也吸引更多企业搬迁入驻安置点,随着更多企业的入驻,带动了更多搬迁群众实现“楼上居住,楼下就业”。自合约食堂开办以来,安置点新增开办“就业帮扶车间”12家,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。

二、养好食堂,推动闲置土地再盘活


依托合约食堂每天对各类食材的需求,借助县供应链公司和各乡镇力量,充分对全县6000余亩批而未供、征而未用和供而未用(低效)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,有效管理;同时,成立102人的劳务工作队进行管理和种植,通过对周边乡镇的闲置土地资源作为食材生产基地,将生产出的产品再通过供应链公司平台销往西江景区和合约食堂。对于达地等较远乡镇的闲置土地资源,通过乡镇人民政府以反租方式租给搬迁群众,搬迁群众与供应链公司签订订单协议,发展农业产业,产品由供应链公司上门收购、销售,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闲置土地资源浪费、搬迁群众增收以及搬迁群众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。目前,县供应链公司通过合约食堂、单位及景区每天可采购销售各类食材10余吨,带动产业增收30万余元。


三、管好食堂,确保群众喜事办得好


在搬迁社区帮扶车间“合约食堂”的基础上开办社区“合约食堂”,以“服务群众,引树新风,微利经营”为原则,为搬迁群众提供红白喜事办酒服务,通过合约食堂自身货物供应链优势,帮助群众平价采购食材,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县城酒店办酒费用高昂,回村办酒不方便的难题。同时,通过制定“合约食堂菜谱”的方式,引导搬迁群众节俭办酒,杜绝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,真正实现让群众办得起,更让群众办得好。自合约食堂开办以来,共为搬迁群众提供各类酒席服务62次,较同级别酒席服务节约15万余元。


四、用好食堂,避免搬迁群众两头跑


以合约食堂为载体,探索建立“合约食堂+搬迁群众”乡风文明积分治理机制。积分制以一分等于一元在“合约食堂”等价兑换商品的奖励制度和按年度“积分”定级的推优评比,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共建新家园的积极主动性,避免“闲时”“两头跑”;积分制也引导搬迁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劳务培训,让群众在获得积分的同时学到了一技之长,不再眷恋农村“一亩三分地”,避免“眷恋”“两头跑”;积分制还着眼于民风民俗,通过在搬迁社区组织开展跳芦笙舞、跳广场舞、唱山歌、下棋、猜灯谜、赛跑、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人居环境卫生治理活动,实现搬迁搬文化,避免“习俗”“两头跑”。搬迁群众参加1次活动即可获得1个积分,获得的积分可到合约食堂兑换纸巾、洗手液等小礼品或就餐折扣券。通过“文娱+积分”“治理+积分”等方式,既让搬迁群众在社区的生活得以丰富,又让搬迁群众获得实惠,成功地把搬迁群众“粘”在了搬迁社区。自积分制活动开展以来,共有486人获得积分,总积分达到1944分,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增长。